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
苦难中迸发的建筑梦
20世纪上半叶,中国大地战火纷飞,吴良镛的成长历程中饱含国破家亡的民族血泪。青年吴良镛背井离乡,目睹国土的沦丧,苦难激发了他重建家园的热切愿望。
1940年,他走进中央大学建筑系,并于1943年以一篇题为《释“阙”》的论文走进建筑大师梁思成、林徽因的视野。
论文《释“阙”》在中央大学学生刊物《建筑》第五期发表 1943年
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奠基人
吴良镛从清华大学的三尺讲台走向一个个国际建筑师论坛,并长期担任国际建筑师协会的领导职务,把充满中国文化精神和哲学智慧的建筑理念写进了《北京宪章》。
京津唐地区发展规划设想 1979年
矢志不渝的民生情怀
他为数不多的建筑设计作品,展现出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想象力,表达出用建筑营造历史语境的深厚功力,以及在天地之间用建筑与古圣贤对话的文化魄力,是中国当代建筑中的大雅之声。
红楼梦博物院 2003-2010年
人民得安居 毕生情所系
他的“人居环境理论”和“广义建筑学”的核心理念,即根源于斯。归根结蒂,他是一位仁者。
浦东中心区规划构思 1992年
中央美院新校区 1994-2001年
吴良镛学术成就展
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在致辞中表示,吴良镛先生是在清华大学工作七十五年的杰出教育家,是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和带头人,是理想坚定、爱国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。吴先生胸怀祖国、心系人民、以祖国繁荣和人民幸福为己任,一生致力于城乡人居改善实践,为中国以及世界人居环境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,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城乡建设英才,是全校师生学习的楷模,向吴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。
吴良镛自述
自 1946 年到清华建筑系工作算起,刨去“文革”期间 10年不算,我做了长约 25 年的教学行政工作。这一时期的工作很特殊,作为副系主任、系主任,涉及方方面面,尽管这时间段是我精力旺盛的时期,投入行政事务,化解难题成分太多,原拟除一些重要的事有必要做一定的交代外,其他均简略谈过。后经友人建议:“这是清华大学建筑系从初创到成长的重要阶段,也是你一生投入了辛勤劳动的重要阶段,不应草草而过。”我接纳了这一忠告。
赴川渝地区调研 1984年
着眼于城市设计的北京西郊新区规划示意图 1951年
回眸我的人生之路,可以说大致由三个30年构成。从我出生到而立之年,主要是 1922-1950 年这一时期,可以作为我的学习成长时期。我在“一战”后出生,就读小学时东北沦陷于日本军国主义之手,高中时家乡沦陷而颠沛流离,对祖国,对家园,对人民怀有无限的感情。这30 年,一方面是学习知识、增长见识,另一方面是在动荡的时局中树立了理想和信念。三十而立,为我毕生的事业打下了基础。
古北口长城 1975年(北京)
从改革开放至今是第三个30年。1984 年我在卸去行政工作后,成立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,到 2014 年恰好30年。这可以说是向科学进军的30年。广义建筑学、人居环境科学的提出,菊儿胡同的落成与获奖,若干重要科研项目的推进,都是在这30年中完成的。这30年可以说是一生中的“黄金时代”,2011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授予可以说是对这一阶段工作的肯定。
在90岁之后,来写这本书,严格地说,是一个自述,不能算作自传,因为我无意面面俱到,而主要着眼于我业务追求的历程,知识的追求,道路的追求,对一己缺点、不足的自省。曾国藩对自己的书斋称“求阙斋”,就是知不足。这里只记录人生的主要经历、艰难曲折的道路,是一个对过去的归纳和总结,说明收获与困惑,以求解之心面对严峻问题,以诚朴之心记录专业实践,并以期望探索之心展望未来。这是一个自觉尚称勤奋的老年建筑学人,近90年来的个人求索心得和反思,是对自己的内省、心得与认识,不表功,不盗名。
吴良镛,1922年生于南京,著名建筑学家、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,是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。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工程院院士,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。他成功运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,开展区域、城乡、建筑、园林等多尺度、多类型的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。他先后获得世界人居奖、国际建筑师协会屈米奖、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、陈嘉庚科学奖、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、2018年改革开放四十年改革先锋称号。
国匠:吴良镛学术成就展
展览时间
展览地点
策 展 人
展览统筹
策展顾问
策展团队
吴唯佳 武廷海 吴 晨 郭 璐
孙诗萌 袁 琳 周政旭 赵 亮
现场协调
视觉指导
展览设计
吴诗中 罗亦鸣 徐 飞 岳子峰
朱芷娆 段恩慧 罗雅新 王 喆
视频制作
张 荣 何 洋 许 莉
张慧妤 杜 贝
主办单位
中国科学院
中国工程院
清华大学
承办单位
清华大学建筑学院
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
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
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
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
协办单位
清华大学人居科学院
开馆时间
本馆实行限流预约参观
每周二至周日9:00-17:00(16:30停止入馆)
每周二9:00-12:00(校内学生专场)
逢周一闭馆
参观门票
清华师生:持校园卡免普通门票
社会观众:需购买20元普通门票
(优惠政策详见艺博官网)
https://www.artmuseum.tsinghua.edu.cn/cgfw/wsgp/
参观预约
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
搜索“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”进行预约
查看/取消预约
关注“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”公众号
点击公众号底部菜单【参观指南-我的预约】
进行查看及取消预约
地 址
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
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校内,主楼东侧。
校外观众请从清华艺博东侧“艺博专用通道”入馆。
车辆禁止入校,提倡绿色出行。
相关阅读
前往“发现”-“看一看”浏览“朋友在看”